本学年(2023 - 2024学年),我校初中体育教研组紧扣“落实新课标、提升教学质量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”核心目标,通过深化教学改革、丰富活动载体、关注学生成长等举措,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现将本学年教研工作进行系统总结,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规划。
一、聚焦教学研究,推动新课标落地生根
为践行《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“核心素养导向”理念,教研组将“课堂提质”作为突破口,重点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与教学方法优化。
(一)强化集体备课,凝聚智慧合力
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,围绕“如何让体育课更具吸引力”“如何落实‘教会、勤练、常赛’”等主题展开研讨。例如,七年级教学中引入“游戏化教学”:将耐久跑转化为“森林探险闯关赛”,设置“穿越障碍”“寻找宝藏”等情境,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难度任务积累积分,既掌握了跑步技巧,又激发了参与热情。八年级则以“校园篮球联赛筹备”为项目式学习(PBL)主题,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赛程、制定规则、组织比赛,在实践中提升战术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。
(二)深耕课堂实践,打造精品课例
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创新教法,本学年组内3位教师在市级公开课评比中获奖。其中,李老师的《武术——少年拳》课,通过“分解动作+情景模拟”(如模拟古代侠客比武场景),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招式,课堂互动率提升40%;王老师的《排球——正面双手垫球》课,采用“分组循环练习+即时反馈”模式,学生垫球成功率从初始的35%提高到75%,有效解决了技术难点。
(三)借力外部资源,提升专业素养
组织教师参加市级“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”,学习“大单元教学设计”“运动负荷监测”等前沿理念;邀请区体育教研员来校指导,针对“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实现技能与体能双提升”等问题给出针对性建议。目前,组内90%的教师已掌握“运动处方”编制方法,能为体质薄弱学生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。
二、丰富活动载体,营造浓郁体育氛围
为落实“阳光体育一小时”要求,教研组精心策划系列校内外活动,形成“月月有主题、周周有活动”的良性循环。
(一)办好传统赛事,点燃运动激情
秋季学期成功举办第十六届校园田径运动会,设置短跑、长跑、跳高、铅球等12个项目,全校1200余名学生参与,打破8项校纪录;冬季学期开展“迎新年长跑活动”,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环校园接力赛,参赛人数达98%,增强了集体凝聚力。
(二)拓展社团活动,培养特长人才
成立篮球、羽毛球、健美操、武术等6个体育社团,每周固定开展训练。篮球社团代表学校参加区中学生篮球联赛,获男子组第四名;健美操社团编排的《青春飞扬》节目,在区中小学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;武术社团学生张同学凭借精湛技艺,被选入区青少年武术队。
(三)联动家校社会,拓宽育人边界
联合社区举办“亲子运动会”,设置“两人三足”“袋鼠跳”等项目,吸引200余户家庭参与,促进家校共育;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,开展“体育志愿服务”,教老人打太极、做健身操,传递体育正能量。
三、关注学生成长,夯实体质健康根基
学生的体质健康是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。本学年,教研组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,结果显示:学生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