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区域的横沥体育馆,自建成以来便成为当地居民心中“活力引擎”。这座集运动、休闲、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,不仅填补了横沥镇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空白,更以完善的硬件配置与丰富的活动供给,重塑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,成为推动全民健身热潮的核心载体。
一、硬件升级:从“无”到“优”的跨越
横沥体育馆的建设始于2019年,总投资约5200万元,总建筑面积达1.2万平方米,于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。场馆设计融合现代简约风格与功能实用性,内部空间划分清晰:一层设有8片标准篮球场(含2片半场)、10片羽毛球场及1片多功能厅,二层配备恒温游泳池、瑜伽室、器械健身区及乒乓球训练馆,三层则为观众席与贵宾接待区。此外,场馆外围还配套建设了400米环形跑道、2片五人制足球场及儿童游乐区,形成“室内+户外”“专业+大众”的全场景运动矩阵。
“以前想找个像样的地方打球,要么去市区,要么挤在老旧的村委球场,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级设施。”家住横沥镇的篮球爱好者陈先生感慨道。据了解,场馆内所有场地均采用环保材料铺设,灯光系统达到赛事级标准,更衣室、淋浴间、母婴室等细节设施一应俱全,即便在高峰时段也能保障舒适体验。
二、活动矩阵:从“单一”到“多元”的突破
作为横沥镇文体旅办的重点运营项目,横沥体育馆每月平均举办各类活动超15场,涵盖竞技体育、群众健身、青少年培训三大板块。在竞技层面,连续三年承办“横沥镇篮球联赛”,吸引全镇32支企业队、社区队参赛,累计观赛人次超3万;在群众健身领域,“每周健身日”“月度瑜伽沙龙”等活动常态化开展,针对中老年人的太极拳班、针对年轻人的搏击训练营报名率常年爆满;在青少年培养方面,与镇内5所中小学合作开设课后体育课程,覆盖足球、羽毛球、游泳等项目,受益学生超2000名。
“去年我女儿参加了这里的游泳培训班,不仅学会了技能,性格也变得更开朗了。”家长李女士表示,场馆提供的托管式培训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课后难题,而免费开放时段则让更多居民有机会接触运动。“傍晚6点到8点,羽毛球场几乎场场满员,大家边运动边聊天,邻里关系都亲近了不少。”退休教师王阿姨笑着说。
三、社会价值:从“场馆”到“枢纽”的延伸
横沥体育馆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。一方面,它成为社区治理的“粘合剂”——通过举办“邻里趣味运动会”“文明观影日”等活动,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;另一方面,带动了周边经济活力,场馆旁的餐饮店、便利店因人流聚集营业额增长30%,甚至催生了“运动装备租赁”“私人教练工作室”等新兴业态。
从数据上看,自运营以来,场馆累计接待市民超80万人次,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2%,青少年占比35%,真正实现了“全龄友好”。横沥镇文体旅办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场馆运营,让‘运动即日常’的理念深入人心,未来还将引入智能健身设备、增设老年康养专区,持续优化服务供给。”
结语
横沥体育馆的崛起,是东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。它不仅是钢筋水泥构筑的运动空间,更是承载着居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、对社区温度的追求的精神家园。随着后续功能的不断完善,这座“全民健身新地标”必将为横沥镇注入更持久的活力,成为城市发展的“幸福注脚”。
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