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长沙市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张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,2024年长沙将以“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”为核心,推出系列创新举措,力争让市民“15分钟健身圈”更完善、群众体育活动更丰富、竞技体育成绩更亮眼。作为深耕体育领域近30年的“老体育人”,张明始终把“让运动成为长沙人的生活日常”作为工作目标,其一系列务实举措正推动星城体育事业驶入发展快车道。
一、扎根基层:从社区健身驿站到“15分钟健身圈”全覆盖
“体育的本质是服务人民,只有走进老百姓身边,才能真正发挥价值。”张明常挂在嘴边的话,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。近年来,长沙持续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升级改造,计划2024年底前新建50个标准化社区健身驿站,目前已完成30个的建设任务。“以前小区里只有几张破旧的乒乓球桌,现在不仅有智能跑步机、力量训练区,还有专业的健身指导员定期来教我们科学锻炼。”岳麓区阳光社区的李阿姨笑着说。
为破解老旧小区场地不足难题,张明主导推行“共享空间+错峰使用”模式,鼓励学校、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。目前,全市已有128所学校和32家国企场馆实现周末及节假日免费开放,累计惠及市民超200万人次。“我们不是简单建场地,而是要让每个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”张明表示,下一步还将引入智慧管理系统,通过APP实时显示场馆空余情况,提升资源利用率。
二、育才筑梦: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日趋完善
“少年强则国强,体育强则中国强。”在张明看来,青少年体育是体育事业的根基。为此,他牵头制定《长沙市青少年体育振兴行动计划》,明确提出“小学兴趣化、初中多样化、高中专项化、大学专业化”的培养路径。目前,全市中小学已开设足球、篮球、游泳等12类特色体育课程,组建校级运动队1200余支,每年举办市级青少年赛事80余场。
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,张明推动“体教融合”改革,要求体育教师配备率不低于1:300,并将学生体质测试纳入学校绩效考核。数据显示,2023年长沙中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5.6%,较2019年提升8.2个百分点。“我们不仅要培养冠军,更要让每个孩子爱上运动。”张明说,去年启动的“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建设工程,已培育省级以上优秀运动员苗子500余名,其中游泳选手张雨霏、举重名将谌利军均曾受益于长沙的青训体系。
三、赛事赋能:打造“体育+”融合发展新生态
“大型赛事是城市的名片,更是拉动消费、促进交流的重要载体。”张明深知这一点。近年来,长沙先后成功举办世界级赛事——2023年羽毛球世锦赛、2024年田径钻石联赛(长沙站),以及全国性赛事如中超联赛、WCBA联赛等。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国际知名度,更带动了体育旅游、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。
为持续放大赛事效应,张明提出“一赛一品”战略,即每场赛事配套一个特色项目。例如,结合湘江风光带打造的“湘江马拉松”,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路跑赛事之一;依托岳麓山景区推出的“登高健身大会”,吸引游客的同时推动了户外运动普及。据统计,2023年长沙体育产业总规模达450亿元,占GDP比重约2.5%,较2019年翻了一番。
四、未来展望:构建“全民参与、全域覆盖、全季开展”格局
谈及未来发展,张明信心满满:“我们将以数字化为引擎,打造‘智慧体育’平台,整合场馆预约、赛事报名、健身指导等功能,让市民动起来更便捷;同时深化‘体育+文旅’融合,开发湘江夜跑、岳麓山骑行等特色线路,让运动成为长沙文旅新名片。”
在张明的带领下,长沙正朝着“人人爱运动、天天有锻炼、周周有赛事、月月有亮点”的目标稳步前进。从社区健身角的欢声笑语,到校园操场的活力四射,再到赛场上的激情呐喊,体育已成为长沙最生动的城市底色。正如张明所说:“当运动成为一种习惯,健康便成为一座城市的底气。”
(全文约980字)
网友评论